7月2日,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国内原油配资,适用于苯丙酮尿症、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4款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(以下简称特医食品)近日被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。
为更好满足病患营养需求,市场监管总局设立特医食品优先审评审批程序,对罕见病类别、临床急需且尚未批准新类别等产品实施优先审评,审评时限由最多的90个工作日缩减至30个工作日,优先安排现场核查和抽样检验。
特医食品是指为满足进食受限、消化吸收障碍、代谢紊乱或者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,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。
“特医食品对病患的疾病治疗、康复和机体功能维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营养支持作用,其质量安全关系特殊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。”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进一步研究优化相关政策措施,鼓励研发新产品,持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。
记者了解到,我国特医食品行业起步较晚,2016年7月1日,随着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》正式实施,特医食品摆脱在药品与食品之间徘徊的尴尬境地,获得正式身份。近年来,特医食品法规标准日渐成熟,行业不断发展。业内专家认为,特医食品被纳入优先审评审批,除了审评时限缩短外,现场核查也会获得优先权,将加快产品的注册上市,提振行业信心。
“设立优先审评审批程序,此举体现了监管为民、为临床所需的政策导向,更体现了鼓励企业创新举措,为企业创新产品上市开了一条通路。”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张中朋表示,这将引导鼓励企业研发临床急需产品、满足临床病患需要的目的。
近年来,我国老年人口、慢病及住院人数快速增加,至少还有70%的特医食品需求未得到满足。我国特医食品产业正处在上升期,每年市场规模达百亿元,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。在美国,有65%的营养不良患者在使用特医食品,英国有27%,而中国大陆不到5%。
特医食品有着较大机遇的同时,也有着诸多挑战。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所长蔡威认为,其中突出的挑战之一,是特医食品注册时间长、注册成本高,而批准的特医食品品种、剂型、规格较单一,婴幼儿配方比较多、全营养比较多,关于疾病特别是罕见病的特医食品比较少。
同时,绝大多数医疗机构没有把注册的特医食品列入诊疗目录,与普通的食品和固体饮料混杂,特医食品从基础科研、原料开发、配方研发、加工技术到临床研究、应用及后续服务,也缺乏完整的产业链。
艾媒咨询数据显示,2014年至2022年全球特医食品市场规模从583.0亿元上升到896.4亿元,预计2027年将突破千亿元大关,达1110.6亿元。
记者:袁璐国内原油配资